close

內容來自hexun新聞

醫改助力 第三方醫檢百億市場待分

醫改助力 第三方醫檢百億市場待分劉騰2012年10月19日,國務院發佈《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其中規定將大力發展非公立醫療機構,到2015年,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服務量均達到醫療機構總數的20%左右。同時,醫療服務進一步下沉,將實現90%的常見病、多發病、危急重癥和部分疑難復雜疾病的診治、康復能夠在縣域內基本解決。上述規定被行業人士看做政府大力鼓勵基層醫院將檢驗業務外包給第三方醫檢機構(也被稱作獨立實驗室)的信號,按照國際經驗,未來幾年中國將出現第三方檢驗爆炸性增長,產生數百億元的市場份額。而將檢驗費用這一看病重要環節的成本進一步降貸款~哪家土地借貸條件簡單比較容易貸到信用貸款房貸低,將有可能緩解患者的就醫負擔。“對第三方醫療檢驗企業來說,現在獲得瞭一個很好的機遇,因為醫改政策正在促使一些醫院尤其是基層醫院,不得不把醫療檢驗這塊業務外包出來。”信貸彰化員林信貸廣州金域醫學檢驗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域檢驗”)董事長梁耀銘說,“不然的話,他們就會虧本。”產業受寵目前第三方檢測企業都是在各個省設立中心實驗室,整個企業就是一個全國性的連鎖實驗室。“近幾年來,第三方檢驗機構從醫院承接的檢驗業務出現爆發性增長,雖然整個行業在國內還處在起步階段,但是比起醫療產業的其他子行業,其發展速度足以讓整個行業都感到吃驚。”一位資深醫療行業投資人士說。2011年7月,浙江迪安診斷(300244,股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300244,以下簡稱“迪安診斷”)在深圳創業板成功上市,成為這個行業第一傢上市公司。迪安診斷上市發行1280萬股,每股發行價23.5元,共募集資金3.01億元。根據迪安診斷2011年年報,當年實現營業收入4.82億元,同比增長40.55%,凈利潤4220.83萬元,同比增長30.23%。然而,雖然迪安診斷第一傢成功上市,但它並非這個行業最早、最大的企業。廣州金域檢驗從1997年即已開始專註醫學診斷外包領域發展,雖然當時年營業額隻能做到100萬元。行業似乎在5年前出現拐點。2007年,金域檢驗收入首次突破1億元,達到1.13億元,此後一路狂飆,至今年已超過10億元。2008年,金域檢驗營業額為1.73億元,2009年2.69億元,2010年4.3億元,去年是6.6億元。“5年以來,我們的年增長率從沒有低於50%,而且勢頭強勁,到2015年將超過30億元。”梁耀銘說,目前他們在全國有13000傢醫院客戶,其中三甲醫院有800多傢,二級醫院2800多傢,在大本營廣東省內客戶達1200多傢。而業內人士認為,這還是一個保守的估計。“當企業營業額幾千萬時,年增長50%到一倍並不稀奇,但是當營業額基數超過5億元,還保持這樣的速度,這在醫療行業可說是罕見。”上述醫療行業分析人士說,“這可能和它建立的廣泛的營銷網絡有關。”據瞭解,目前第三方檢測企業都是在各個省設立中心實驗室,整個企業就是一個全國性的連鎖實驗室,從一個省最偏遠的縣,到省中心設立的實驗室,一般物流10幾個小時也能到,而機器24小時運轉,分析結果隨時在網上發出。受益醫改此前,公立醫院對醫療成本的支出並不關心,隨著新的醫改思路逐步實施,對醫療費用的限制越來越多,未來將逐步實行對醫療打包付費,超過費用醫院必須自己承擔。對於第三方醫檢的迅速發展,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耿慶山有觀察和分析:“很多醫院,包括一些大醫院有一些檢驗項目,能夠救活患者的生命,從救治的角度來說必須做,但是因為病人不夠,醫院做瞭虧錢,這是第三方醫檢發展的原因之一;其二,基層醫院乃至三甲醫院檢驗量大的時候,人員設備跟不上,也需要第三方醫檢的幫助。”據記者瞭解,此前,公立醫院對醫療成本的支出並不關心,隨著新的醫改思路逐步實施,對醫療費用的限制越來越多,未來將逐步實行對醫療打包付費,超過費用醫院必須自己承擔。“這一模式的試點,目前在各個省的一些縣醫院展開。” 醫改專傢、第七套醫改參考方案主要起草人顧昕說。受到這種趨勢的影響,作為醫院主要支出成本之一的檢驗費用,也開始不得不精打細算。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使用第三方醫檢來完成大量醫院檢測項目,一些項目的成本可能要便宜20%以上。“按照《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計劃》,為避免大量病人都湧入中心城市的醫院,在"十二五"期間,90%的常見病、多發病、危急重癥和部分疑難復雜疾病的診治、康復都應該能夠在縣域內基本解決,這就要求沒有那麼多設備和技術的基層醫院也要完成大量的化驗檢測項目,它們很大程度上隻能依靠第三方醫檢機構。”耿慶山介紹。百億市場根據統計數字,2009年我國各類衛生機構的業務收入約為1.03萬億元,由此推斷我國醫學診斷收入年約為800億~1000億元。醫學檢驗是治療的一個重要環節,近幾年由於發改委不斷降低藥費,檢驗費用已經成為一些醫院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而檢驗費用高昂也早已引起各方關註。根據行業分析機構的調研,在我國醫療費用中,大約8%到10%的成本是花在檢驗上,而大頭的藥費則占40%。根據統計數字,2009年我國各類衛生機構的業務收入約為1.03萬億元,由此推斷我國醫學診斷收入年約為800億~1000億元。“我不敢說第三方檢驗企業展開的公平的市場競爭在我國能降低多少醫療費,但是日本還是有前車之鑒的。”梁耀銘介紹,上世紀90年代日本為瞭打壓醫藥費用,對醫院的多個環節都進行獨立成本計算,因此對檢驗花費也進行打壓。日本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分批、分時間、分類別、按照疾病對診斷費用不斷調整,導致很多醫院都將檢驗外包瞭。在美國,市場化更徹底,支付醫保費用的醫保公司則選擇直接和第三方醫檢機構結算,這樣下來,可以談到比市場更便宜,比如七折、八折的價格。根據專業調研公司Frost & Sullivan的報告,2010年中國大約僅有0.7%的診斷檢測由第三方醫療診斷實驗室進行,而美國這一比例為38%、日本為60.3%。美國的第三方檢驗從上世紀60年代出現,最大的第三方醫檢公司Quest在美國擁有31個區域性大型診斷中心,155傢快速反應實驗室,超過2100個病人診斷服務中心,每年診斷超過1億個樣本,年營業額近80億美元。排名市場第二的Labcore年營業額55億美元。而日本最大的同類公司SRL年營業額70多億元人民幣。而在國內,目前第三方醫檢所占的檢驗市場不過1%到2%,專傢表示,如果發展到美國市場的份額,至少還有數百億元的增長空間。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2-11-09/147802447.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hnsonh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